白氏宗史

前言
根据历史记载,白氏族人源於炎帝臣白阜之后,世居冯翔(陕西省)及太原(山西 省)地区,战国以后,分布至南阳,洛阳(河南省)。北宋末年,金兵入侵,被迫南迁至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地,至元朝,由江西南昌徙居福建。

据传榜头白氏始祖是大元开元进士,任泉州理刑厅,管辖同安,遂入籍窑头(今祖祠尚存)。明朝洪武二十九年(公元1396年),银同鼻祖苗菴公白兴,丙子科首诏论才,任南京国子助教。生子三人,长应耈,二应和,三应顺(即一世始祖逸宇公)。

浙江平阳和福鼎沙埕《白氏家谱》载,窑头先祖系原居于江西南昌府(或南京,待考)网巾巷的大元进士,因到泉州府任理刑官,兼理同安事务,遂落籍于同安窑头。另据白嘉祥《白氏尚贤堂家谱》序(厦门图书馆藏谱)载:“族本河南固始县,迁移江西乌衣巷(或南京乌衣巷,待考)。兴公兄弟先祖官宦银同,此乃宇之根也。”

银同鼻祖号苗菴(讳兴,明洪武丙子科同安举人,中式第四十五名、任南京国子监助教)生子三。长应耇,号同宇,居同安,其后裔孙他徙。次应和,字辅长,号达宇,官名白尚德,洪武甲午科中式举人中式七十九名,永乐戊戌科中式进士第六名,任广东琼州府定安县知县,后戍居庸,子孙居京畿。第三子白逸宇,讳应顺,字世厚,安溪榜头白氏之始祖。因兄长白应和有官事,怕受株连,于明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,携子温泉、华泉并孙辉生(月溪)、训生(柳溪)、训初(碧溪)、耀生(雪溪)等一家大小10余人,由同安从顺里三都二图窑头村(今厦门同安区西柯乡瑶江村),徙居安溪依仁里福海乡后林(今安溪县龙门镇福海后林)。二世祖白温泉,旋移居榜头乡华汤(今龙门镇榜头市华汤祖宇),垦殖生产,繁衍生息。“南阳派衍银海子孙奕世,榜头聚族华汤肇基创业”,描述了先祖的迁徙经历。安溪和浙江平阳白氏同为一支,现繁衍裔孙(含外迁宗亲)20万左右。

早期南迁
安溪位处闽南腹地,群山环绕,可耕地不多,人民生活困苦,又受民兵扰乱,白氏族人,与福建沿海一带居民一样,早有他迁海外谋生之举。明末至清中期已有许多族人外迁至浙江温州地区以及台湾,今温州地区和台湾的榜头后裔人丁兴旺,人数已超过安溪。根据相关记载,清同治年间(公元1862-1875年),新加坡已经有白氏族人足迹。当时新加坡殖民地政府,缺少开垦劳工,中国沿海居民,深受吸引。纷纷南渡。民国初年,闽南民军扰乱,促成外迁者加剧。民国十一年(公元1922年)闽南军阀互相侵夺地盘,侵入榜头地区,白氏族人大量厝宅惨遭焚毁,族人流离失所,竟相逃命,南来东南亚各地者尤多。

白居易(772~846),汉族,字乐天,晚号香山居士,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,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,他的诗在中国、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,与元稹共同发起了“新乐府运动”,世称“元白”。

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,谥号“文”,世称白傅、白文公。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,主张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,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、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,对后世颇有影响,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。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,因得罪权贵,贬为江州司马,晚年好佛。他一生作诗很多,以讽喻诗为最有名,语言通俗易懂,被称为“老妪能解”。叙事诗中《琵琶行》、《长恨歌》等极为有名。

白姓起源
1、出自芈姓:颛顼帝的裔孙白公胜之后,以封邑名为氏。据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尚龙录》等资料所载,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,生下六个儿子,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,赐姓芈。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,定都丹阳。公元740年,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。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郡县,改国号楚。楚平王时,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,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,投奔伍子胥。楚平王的孙子惠王即位后,楚令尹子西慕名把熊胜召回国,任巢大夫,封在白邑(今河南省息县包信东南),称为白公胜。可晋国伐郑,子西出兵救郑,白公胜认为子西言而无信,发动政变,杀死子西,囚禁楚惠王,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,但以失败告终。他自杀后,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,称白氏,是为河南白氏;也有以“白公”、“白侯”为氏的。

2、出自姬姓:周太王5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,生子孟明视。他有二子,一曰西乞术,一曰白乙丙。据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唐书•宰相世系表》等资料所载,春秋时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,其后人以字为氏,就是秦国的白氏,是为陕西白姓。

3、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:① 如回族白姓,由易卜拉欣之后裔,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而来。因易卜拉欣,亦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,故后裔多以伊、白、拉、金冠姓。 ② 据《台北县氏族略》所载,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来。 ③ 犹太人留居河南开封之后裔中有白姓。 ④ 裕固族斯娜氏、阿克达塔尔氏、巴依亚提氏,鄂伦春白依尔氏,土族白彦氏,汉姓为白。 ⑤ 台湾土著、佤、东乡、苗等族均有白姓。

4、据《姓氏寻源》及《元命苞》所载,远古时期,我国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,精通水脉,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。其子孙便以“白”为姓,称白氏。

 

By: https://pehclan.org/about-us/

消息盒子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
只显示最新10条未读和已读信息